星期四, 11月 23, 2006

怕丟金飯碗? 找第二分收入

台灣金融界這兩年整併風潮起,也爆發優離、優退潮,失去金飯碗的銀行員,退休養老金支柱等於斷了一隻腳,若沒有提前規劃,把理財或是興趣培養成第二賺錢的專長,退休生活恐怕會亮起紅燈。

這兩年地震般變動的銀行圈,員工職業壽命愈來愈短,過去銀行人員總是以保守的存款為主,仰賴在60歲退休後,公司會給予一大筆資金來過活,但是,現在能做到60歲退休的人,愈來愈少。

一位七年前進銀行圈的林姓行員,當初抱著能朝九晚五的穩定生活夢想,進入銀行,但是坐櫃台、吹冷氣、數鈔票的日子,只維持不到半年,有一天,主管下令所有行員都要出去推銷現金卡,在辦公大樓、夜市旁擺攤推銷現金卡。

林姓行員的銀行夢,不只從吹冷氣一下子淪為到路邊聞汽機車廢氣,去年,現金卡因為銀行猛力亂發卡,種下倒帳惡因,林姓行員再被分配到催帳中心,再回到冷氣房內,但角色已從數鈔票,變成討債,他直稱是一場噩夢。林姓行員幾乎不敢想像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。最近銀行又傳出要新一波裁員,林姓行員不到40歲,卻看不到美好的工作前景。

根據人力銀行的觀察,這波優離、優退潮是衝著中高齡的資深員工,就正好是準退休族,而且,年齡還有下降的趨勢,隨著愈來愈長的平均餘命,一方面,工作年限又被迫愈縮愈短,中產階級籌措退休金愈來愈辛苦。找第二分收入是籌措退休金的備用管道,根據人力銀行調查,六成以上的上班族想有第二分收入,可是大多數的人仍然是每個月只領到一分固定薪水,原因大多是對工作激不起火花。

從興趣培養第二分收入,容易持續,而且也較有動力執行。像是小薪(化名)因為很愛買包包,她常到香港買包、買衣,買久了成為行家,她白天是銀行中小企業貸款的業務員,晚上則化身為精品店老闆。

第二種方式就是,學習投資專長,把「理財」培養成謀生能力。很多人以為銀行人員,整天數別人的鈔票,一定最會理財,結果是不少銀行員只會理別人的財,總是忘了理自己的財。其實銀行員能接觸到第一手的訊息,在理財上很有優勢,若能即早善用優勢理財投資,就不會工作生涯中途被優退,無足夠資金過活,愈老愈辛苦。

【經濟日報/記者陳芝艷、呂郁青/台北報導】

詳全文 >>

六成民眾 靠定存攢退休金

M型社會來臨,中產階級逐漸減少,調查顯示,國內高達六成的民眾用定存方式存退休金,恐怕難以打敗通貨膨脹。要拒絕落入「沈淪的中產階級」,就必須做自己投資的主人。

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一書中指出,代表富裕與安定的中產階級目前正快速消失,其中大部分向下沈淪為中、下階級,導致各國人口的生活方式,從倒U型轉變為M型社會。

此言論一出,增加許多人的焦慮感,因為大部分屬於小康家境的民眾都有房貸和子女教育費的壓力,因而落入大前書中那80%陷落至下層社會的中產階級。

富達投信內部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,六成的民眾會利用定存的方式來為準備退休金。

富達投信總經理季崇慧認為,全球通膨水準約在3%、原物料不斷上漲、台灣經濟前景持續面臨壓力,現今的定存利率已被通膨吃掉。

季崇慧說,如果只靠省吃儉用的「節流」作法,已無法挽救M型社會中所提到的「沈淪的中產階級」,不投資的風險遠比投資還高。民眾的投資觀念,一定也要像大前研一在書中的建議一般,隨著大環境、自己的生活狀態的改變而調整。

季崇慧舉例,投資人在不同的年齡、不同的生命階段,資金運用需求、風險屬性等都不相同,例如買房子、結婚、家人生病、意外失業、退休等,連帶影響個人的風險忍受程度,資產配置也將隨之更換。

季崇慧建議,每個人最好一年檢視一次自己的生活狀態,再來調整投資的資產配置。最好也預留三到六個月活存或定存的生活準備,以預防不能工作的意外發生。

投資人建立投資組合後,如果會因為市場的變動而感到不安,甚至吃不好睡不著,這樣的投資組合就可能不適合自己,需要再調整。

在M型社會中,季崇慧認為,投資人要有「創業者」的心態,來從事投資行為。

一般人投資時,會習慣於穩定不變的模式或投資組合,但身為「創業」型的投資人,就必須時時保持開放的態度,來面對市場環境轉變的挑戰,做策略性的思考,調整投資工具及布局,才不會讓自己的投資在M型社會中隨波逐流。

【2006/11/23 經濟日報】

詳全文 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