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11月 12, 2006

為何我沒錢-迷思108》誠實不是天性!

每天,都有跟一般大眾息息相關的投資理財或消費新聞。但是長期觀察起來,民眾似乎記取教訓的少,而遺忘、疏陋者多。

11月7日電視新聞報導:錢櫃KTV將原先穩鑽卡換新,不但換卡要加收100元手續費,同時還聲明舊卡未來不得再用。據新聞報導指出,光是收取這筆手續費,該公司就可以有一筆可觀金額的利潤。

此舉在引起消保官的關切與介入之後,錢櫃KTV開始妥協,表示舊卡可以繼續使用。但是已經換發的新卡卡主,卻無法退回已收的100元。某員工在接受電視記者採訪時說:「一般消費品開封使用後,本來就無法退錢嘛」。

現在似乎流行所謂的「硬柪」,不管理由是否恰當,都可以拿來當做擋箭牌。筆者只是好奇:未來銀行發行信用卡或金融卡時,是否也會「比照」錢櫃KTV的理由—申辦新卡時,一律先收取100元的手續費?

就在這則新聞的前幾天,11月3日經濟日報有另一則,與投資理財大眾更切身有關的新聞: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台南分行理專,盜用客戶資金新台幣684萬元,造成損失10萬元,時間查達一年。金管會主動發現後,從重懲處銀行600萬元,強制該名理專去職。

銀行局長曾國烈指出,早在2004年,上海滙豐銀就曾發生兩次行員舞弊重大事件,但未依規定立即通報銀行局。因此2005年底,銀行局已去函要求改善。沒想到這次又發生舞弊,而且又未按規定通報,因此從重處罰600萬元。

針對滙豐銀理專盜用客戶帳戶被金管會懲處一事,滙豐銀行也同時發表聲明向客戶道歉,並表示此為單一事件,沒有任何一位台南分行客戶因此蒙受財務損失。

滙豐銀表示,滙豐並非沒有通報,只是因為內部先自行調查,所以比金管會規定的24小時晚通報。至於滙豐台南分行今年稍早,某位已離職員工因行為不檢,被金管會處分只是單一事件,滙豐對此事件深感遺憾,並對受到影響的少數客戶致上最深歉意。

筆者從年初(2月16日)刊登過行政院金管會「重大裁罰公布」公司與事項之後,距今剛好是十個月的時間,案件將近60家,大約等於金管會前一個整年的裁罰案件(56家)。

等於平均每個月,就有六家金管會懲處的公司上榜,還不包括上述的香港匯豐銀行一案。由於金管會網站資料只到10月18日,落後許多時間,實際數字還會更高。而重大裁罰公布家數大增,外界認為是金管會近半年,卯起勁來的加重查核的結果。不過,細心的民眾也可以從中看到一些上榜的「老面孔」。


11月8日,台北縣衛生局公布了台北縣泡湯業者水質問題調查,共有12家在生菌與大腸趕菌數上都超過標準。其中,金山八煙溫泉、烏來左岸、三好米溫泉已是連續兩年不合格。衛生單位很無奈地表示,因為沒有具體罰則,所以也只能消極地公布名單而已。某家業者在接受某家電台記者採訪時表示,會不及格是因為「國內檢測標準太過嚴格」…。

為什麼以上的案例,可以一而再,再而三地發生?結合心理學與經濟學理論進行研究的Robert Frank教授,曾經提出他的心得:人類「誠實」的這種特質作用,是在抒解資訊不完整對人際交往(交易)所造成的困擾。當資訊有缺憾,而人際交往(交易)變得越來越頻繁時,一個誠實的人自然比較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。

但是,有時現實世界並不完全是如此「按規矩」地正向發展。因為根據資訊不對稱的說法,每個人在面對資訊不完整(每個人只有部分資訊),或不對稱(有的人握有資訊,有的人則否)時,都會根據理性自利的原則,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。

也就是說,當一個人誠實卻得不到好處,或是不誠實卻不會被懲罰時,以上的「誠實」制度,就會因為缺乏強而有力的「誘因」而變得不存在,爾虞我詐的彼此不信任,便是它的最終反應。

這也可以解釋:為什麼風景區常發生欺騙消費的案例?因為消費者只去一次,而商家不誠實的利益相對來說較高,當然就會有恃無恐,不怕下一個「待宰肥羊」不上門。

社會學者J. Coleman教授曾經指出:如果某個社會裡,人與人之間彼此有基本的互信。那麼,社會上就存在著一種「社會資本」。這是一種人們可以依賴,可以利用的資產。但是學者們也坦承,社會資本的形成,必須要靠一定的制度、誘因,才能讓市場發揮正面的機能,它絕不是平白無故地自然出現的。

為什麼錢櫃KTV能夠如此強勢,收了錢可以說不退,就不退?為什麼許多金融機構可以一而再,再而三地發生違害客戶的情事?溫泉旅館連兩年檢測不合格,卻不擔心生意不興隆?就是因為我們現在這個社會,並沒有建立一個充份的誘因制度,讓這些不誠實的業者自然逃汰。

整個環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,就在於一般大眾要能發揮實際的作為,也就是透過手中所握有的金錢力量,適時地對這些機構或人員進行「獎勵」與「懲罰」。只是,當一般大眾歌照唱、錢照存、東西照買之際,誠信這兩個字怎麽可能深深烙印在企業主的心板上?

事實上,誠實並不是人與生俱有的天性,而是經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之後,自然而然的應變及做法。同時,不管是政府單位或民間團體,其權力並非來自其本身,而是來自於廣大民眾的行動支持。

如果沒有群眾集體力量的肯定,不論是新聞媒體的批露、民間非營利團體的監督,以及政府單位的處罰,都將變得毫無意義,並被壓藏在不誠實者的龐大利益之下。

所以,民眾想要不繼續吃虧上當,不是就此完全不投資也不消費。而是應該正確使用消費者(投資人)的權力,獎勵好的企業,然後懲罰不誠實的廠商。否則,這社會大概也不可能進步,消費者(投資人)也永遠沒有辦法獲得一定的保障!

李雪雯 2006/11/09

詳全文 >>

7色蔬果 抵抗不同癌症

選蔬果要「好色」!營養師指出,不同顏色的蔬果,具有不同的抗癌效果,以二、三天為一循環,盡量攝取紅、黃、綠、褐、白、紫、黑等七色食物,可以提供身體足夠的營養素,增進免疫力,遠離癌症。

紅色:乳癌防治基金會營養師柳秀乖指出,番茄、葡萄柚都屬於紅色食物,具有茄紅素,具有抗氧化作用,可保護細胞膜。蝦子、鮭魚則含有蝦紅素、甲殼素、維他命E,也具有抗癌功效。
黃色:目前盛產的橘子、柳丁是黃色食物的代表,比起胡蘿蔔、南瓜、甘藷所含的β-胡蘿蔔素抗癌效果更強五到六倍。黃豆、蛋黃、玉米也是很好的黃色抗癌食物。
綠色:綠色食物代表則有綠色花椰菜、綠茶、毛豆、菠菜、韭菜、萵苣、高麗菜、奇異果等,是日常生活中極容易補充的蔬果,且都是強力抗氧化物,可以防癌。柳秀乖指出,花椰菜的抗癌成分多在莖部的外皮,應盡量保留。
褐色:褐色食物則有全麥麵粉、五穀雜糧、菇類、堅果類,柳秀乖說,五穀雜糧類可以抑制癌細胞活動,減少擴散的速度,及增強免疫系統,不僅一般人可多攝取,治療中的癌症病患也可多吃。
白色:白蘿蔔、洋蔥、大蒜、牡蠣、薑、干貝、雞肉、牛奶都是屬於白色食物。柳秀乖說,很多癌症病患傳言,不能吃兩隻腳的動物,其實雞肉含有的維生素A是豬、牛的10倍,是絕佳的抗氧化劑。
紫色:紫色蔬果則有茄子、紅葡萄酒、紅紫蘇、藍莓等,有豐富的花青前素,具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。而味道濃烈和澀味重的葡萄酒,多酚含量比陳年葡萄酒更好。
黑色:海帶、黑芝麻、黑豆等黑色食物,以黑芝麻的芝麻木質素可以防癌、抗癌、並能提升肝臟功能,預防肝癌。

更新日期:2006/11/12 15:50 udn 記者:記者韋麗文/台北報導

詳全文 >>

理財投資 要會多觀察

陳慶銘建議,想理財的民眾,平常多留意產業消息、國際情勢發展,較能抓住投資方向。一項革命性產品出現,將帶來整體供應鏈的發展,再藉由專業的人員分析,即能早一步掌握理財機會。
黃金,東方人的最愛!
最近的原物料市場表現不俗,紛紛獲得投資者的青睞。

以黃金為例,傳統上,東方人對於黃金有相當的偏好,以中國和印度為需求大宗,目前中國和印度為二大新興市場。以印度來說,其國內人口數多、年輕、數理優秀人才、各項基礎工業正在起飛,金飾在印度代表財富地位的象徵,可以預期未來的需求。
由於黃金可保值,在通貨膨脹時期,民眾往往都會將貨幣轉換成黃金儲存,或是投資與黃金相關商品避險,也向來是都是保守型投資人的最愛。2005年開始,黃金價格頻頻創新高,使得黃金存摺和相關金融商品備受重視。
大多數的人較為偏好基金、股票等投資報酬率高的工具。傳統來說,如果要買黃金,直接買現貨條塊、手飾,方便獲利了結,又可以備不時之需。
但要注意的是,直接購買現貨有其缺點。例如,現貨的品質、純度不易掌控,賣出的時候又要扣差價等,但黃金基金又有手續費、管理費等問題。陳慶銘建議,若民眾有購買黃金需求,可以考慮以黃金存摺的方式投資,由銀行擔保黃金品質,買賣方便,投資人不必負保管責任,而且所有交易都清楚記錄在存摺上。
黃金存摺與一般存摺一樣,具備轉到其他帳戶的功能,更特別的是,一旦發生資金需求,更可用來辦理新台幣質押借款,不必拋售黃金,保有資金運用的流動性,具有靈活操作賺取差價或累積黃金資產的特點。不過,陳慶銘提到,黃金存摺不計利息,投資人須自行判斷投資時機並承擔風險。
石油影響層面廣
另一個重要的原物料就是石油。一般民眾對於石油價格漲價,最直接連想到的是交通運輸成本增加,影響到荷包外,其實,更影響整體經濟發展。
陳慶銘提出簡單的說明,供讀者了解。
油價上漲,除了交通與運輸成本增加外,連帶所有石化相關原料亦跟著上漲,進而影響到工業及民生支出,帶動物價上漲,造成通貨膨脹壓力。
央行通常會採取提高利率來平衡通膨壓力,而利率上揚對資金需求者較不利 ,此時購買房地產的人將考慮利息負擔而延後購屋;對股票投資人也因利息成本的增加而減少融資融券,對房地產、股票的交易就會降低。
因此,各國重視石油價格問題,石油價格與房地產、股票、利率,對經濟發展也都有顯著影響

更新日期:2006/11/12 07:10 udn 記者:李憶伶

詳全文 >>